
2025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
《专升本政治》
考生回忆版
一、选择题
1.恩格斯在相关论述中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B)
A.现成的结论
B.研究问题的方法
C.永恒不变的真理
D.改造世界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下列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D)
A.暗物
B.反物
C.人工智能
D.人类智能
3.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在这一划分中,第三世界属于(D)
A.苏美
B.苏美以外的西方发达国家
C.东欧
D.亚、非、拉丁美广大发展中国家
4.唯物辩证法除了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还有(C)
A.矛盾对立
B.普遍联系规律
C.量变质变规律
D.现象表现本质规律
5.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打破了黑格尔的体系,但简单地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恩格斯的这一论述体现了(D)
A.超前思维
B.逆向思维
C.发散思维
D.辩证思维
6.蜜蜂建筑房屋的本领让工匠自愧,但是人类建造的房屋远比蜜蜂建造的结实,在建造前在自己大脑就有了一个画面。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强调人的实践活动(B)
A.感性的直接的活动
B.有目的、有意识的
C.客观的物质的
D.批判的革命的
7.习近平指出,了解情况的渠道千条万条,但是要把调查研究放在第一条。这一论述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A.直接经验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
B.直接经验完全排斥问接经验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
D.一切事物都必须去直接经验
8.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C)
A.自然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生产方式
D.历史文化传统
9.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这是(A)提出的观点。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10.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一论述的基本原理是(B)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1.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标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B)
A.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2.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其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分别是(A)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A)
A.“三个有利于”
B.姓“社”姓“资”
C.“九个善于”
D.姓“公”姓“私”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木利益的基础条件是(B)
A.坚持与时俱进
B.发展先进生产力
C.坚持执政为民
D.保持党的纯洁性
15.“九层之台,起于类图。”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B)
A.党的个体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领导干部
D.党的地方组织
16.科学发展观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A.科技进步和创新
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是(B)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悠久历史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整科学体系,集中体现这一思想体系主要观点、基本精神的是(A)
A.十个明确
B.十四个坚持
C.十三个方面
D.六个必坚持
19.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D)
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问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问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20.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和不平衡问题的分别是(B)
A.开放发展、绿色发展
B.创新发展、协调发展
C.开放发展、协调发展
D.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2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A)
A.集体经济学
B.私营经济
C.民营经济
D.外商投资经济
22.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下列选项中属于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是(A)
A.全过程人民民主
B.直接民主
C.无产阶级专政
D.间接民主
23.从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的维度来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C)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24.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是(A)
A.伟大的建党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25.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人民军队之本、强军之魂是(A)
A.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B.科学技术
C.军民融合发展
D.依法治军
26.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时代外交理论和实践重要创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原则是(C)
A.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
B.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C.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D.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
27.2024年7月4日,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接受的新成员国是(B)
A.阿富汗
B.白俄罗斯
C.土库曼斯坦
D.格鲁吉亚
28.2024年11月14日,作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中国和秘鲁共建的南美洲首个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正式开港。这一港口是(C)
A.科伦坡港
B.巴尔博亚港
C.钱凯港
D.曼萨尼约港
29.2024年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粮食总产量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D)
A.1.1万亿斤
B.1.2万亿斤
C.1.3万亿斤
D.1.4万亿斤
30.2024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A)
A.四川舰
B.安徽舰
C.河北舰
D.湖南舰
31.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百亿票房影片于2025年2月13日诞生,它是(B)
A.《熊出没·重启未来》
B.《哪吒之魔童闹海》
C.《唐探1900》
D.《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
二、简答题
32.如何理解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答案:必然性体现:历史人物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当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需要解决特定矛盾(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矛盾等)时,必然会呼唤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推动问题解决的人物,这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体现“时势造英雄”的必然性。
偶然性体现:具体哪个人成为历史人物,取决于其个人经历、能力、性格、机遇等偶然因素。例如,同样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引领者,特定人物的出现是诸多偶然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没有该人物,历史可能会通过其他符合时代需求的人物推动进程,只是具体路径和细节会有差异。
统一关系:历史人物的出现,本质是社会发展必然性通过个体偶然性得以实现的过程。必然性是根本前提,决定历史人物的“决定历史人物的“出现与否”;偶然性是具体表现,决定历史人物的“是谁”,二者共同构成历史人物产生的完整逻辑。
33.简述经济基础的基本内涵?
答案: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基本内涵包括:
本质属性:经济基础的核心是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本身,它反映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如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方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决定因素:经济基础由特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变革,进而促使经济基础更新,体现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范围界定: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但并非所有生产关系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体系,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如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决定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社会主义社会性质)。
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及意识形态)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前后衔接、紧密联系的两个阶段,二者的关系可概括为“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具体体现为:
(1)区别性:
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革命对象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革命任务不同:前者侧重推翻“三座大山”,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后者侧重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关联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前者胜利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包含社会主义因素,为后者准备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归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彻底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完成中国革命的最终任务,因此前者必然过渡到后者,二者不可分割、不能中断,即“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35.新安全格局中,政治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在新安全格局中,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维护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内容包括:
政权安全: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稳定,防止任何势力颠覆、破坏国家政权,确保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主权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主权侵犯(如干涉内政、分裂国家、领土主权争议中的主权受损等),保障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主权平等地位。
制度安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等)的稳定,防止外部势力或内部错误思潮对制度的侵蚀和破坏。
意识形态安全: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西方错误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的渗透,保障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
政治秩序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同时防范和打击危害政治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活动等),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三、论述题
36.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1)继承层面:
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思想精髓,延续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与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活的灵魂一脉相承。
继承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延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分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坚持毛泽东对基本矛盾的判断,进一步明确用“改革”解决矛盾的路径。继承党的建设的核心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延续毛泽东思想中“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方向。
(2)发展层面:
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路线:突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认知,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重心的历史性转变。
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突破“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束缚,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目标与手段结合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37.在历史发展过程周期率中,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说第一点:让人民监督政府,自党的新民主主义十八大以后提倡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说明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原因,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
答案:(1)勇于自我革命的原因
源于党的性质宗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除人民利益外无任何特殊利益。这一性质宗旨决定了党能直面自身问题,通过自我革命清除杂质,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为跳出历史周期率:历史周期率的核心是“执政者因脱离人民、自身腐败而衰败”。毛泽东提出的“人民监督政府”是第一个答案,而自我革命是党在长期执政中找到的“第二个答案”——通过主动革新,解决自身存在的作风、腐败等问题,避免因内部问题失去人民支持,实现长期执政。适应时代发展与风险挑战: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党面临“四大考验”(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和“四种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只有通过自我革命,才能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保持生机活力,引领国家发展。
(2)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
强化理论武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坚定理想信念,统一思想行动。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强化党内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鼓励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讨论,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激发党的创造力与凝聚力。践行“四个自我”:通过自我净化(清除腐败分子与不良作风)、自我完善(健全制度机制)、自我革新(突破思想观念与体制机制束缚)、自我提高(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实现党的自我超越与发展。
(部分内容为考生回忆,答案仅供参考)